扫码看视频
■记者 黄醒尘/文/视频 何戈/摄 彭冰洁/制图
北山村位于大冶市殷祖镇东南部,俗称北山头,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古村落。
北山村地处幕阜山脉丘陵地带,与大冶董家口太婆尖和阳新县七峰山山峰接壤,与大冶南山头遥遥相对。
这里峻峭山岭连绵起伏,参天古树郁郁葱葱,叮咚泉水迂回曲折,物候天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屏障。
村里能够证明历史的地面建筑早已不在,唯一留下的只有村庄里的古树。
北山村登记在册的古树共有16棵,主要分布在徐文寿湾后背山、张明山、徐天章上首等地,一条登山步道将所有古树相连。
从高处向下望去,一条条排水沟渠环村整齐修葺,一间间红瓦蓝顶民房鳞次栉比,一根根枝条从古树粗大的枝干上分出,向天空延伸。
看褐色的是沟、红蓝的是房、墨绿的是树……初冬时节里,一幅精致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古树档案
树名:古树群
树龄:平均200年
树种:国槐、朴树、石楠、栎树等11种
数量:16棵
地址:大冶市殷祖镇北山村
1 古树成林 美景如画
已是12月下旬,本报记者驱车蜿蜒上山,水泥路通村达户,路边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清晨,薄雾从山脚慢慢向上升,一会儿缠在山腰,像给北山头系上了一条玉带,一会儿到了山顶,像披着轻纱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
行至山腰处的东楚樱花广场,眼前的北山头屹立挺拔,尚有云气环绕其间,山间的树林若隐若现,摇曳生姿。
北山村平均海拔700米左右,面积4平方公里,绿化率90%以上,大部分湾组至今仍保持着几百年前古村风貌。
“大山阻隔着一个世外桃源,如画的美景深藏闺中,如果你在这里呆上一天,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村支书徐顺国说,北山村最让人感到惊讶的莫过于古树群。
据介绍,徐文寿湾的古树群平均树龄有200年左右,树龄最大的有300年。
从国家登山步道入口向上攀登,不过几分钟,便可看到“徐文寿湾古树群”的导引牌。
“这棵树龄200年的古枫相传是一古人所栽,其婚后10多年未生育,后来通过善举,生了一对双胞胎。为纪念此举,取‘福荫子孙’之意,他特意栽培了‘枫荫树’。”顺着徐顺国手指的方向,一棵32米高的枫树映入眼帘。
古枫如一把硕大无比的伞,靠近树身细看,当中除了有一条颜色较深的粗大树干外,周围还生长着一批手臂粗细的树干。
在古枫周围,分布着栎树、石楠、黄连木等古树。其中,黄连木又被当地村民称为“龙鳞树”,这棵黄连木的枝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犹如身披鳞甲,又像龙爪,气势恢宏。
“此树是本湾商贾步瀛从下江(江浙一带)做木排生意时,从一大户人家带回所植,其寓意为‘龙生龙子传万代’。”徐顺国说,凡来北山游玩的人,看到古树群,总是以“奇”相赞,以“美”相誉。
2 拓路修房 引客进门
晌午,漫步在北山村,虫鸣鸟叫,鸡犬相闻,仿若漫步在世外桃源。
“吸引游客的不止是古树,还有村中的品牌旅游节——大冶·殷祖北山头樱花节。”徐顺国介绍,每年3月份,千亩野生樱花开遍山野,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整洁干净的广场停满了车辆。
但在以前,北山村可不是这样。62岁的徐新海在北山村土生土长,在他的记忆中,过去的北山村交通闭塞,进出只有一条山路,翻山越岭、逼仄难行。
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北山头,行路愁,上山下山头碰头。”
山路难行,生活不便。为了卖头猪,4名壮汉轮流抬送;产妇临盆,赶往医院,孩子生在半路上……这样的囧事时有发生。
村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不少人选择逃离。北山村辖9个自然湾,本有1200余人,但常住人口一度不足百人。“整个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徐顺国说。
依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长5.5公里、宽6米的盘山路通湾连组。盘山路上,3道“补丁”也格外醒目。“一条路三连‘变’,是北山村联通外界的见证。”徐顺国感慨道。
从没有路到泥土路,再从泥土路升级为水泥路,最后变成柏油路。昔日安静的小山村,渐渐热闹起来。徐顺国惊喜地发现,挂着武汉、江西等地牌照的小轿车不断开进村里,徒步或骑行的驴友也多了起来。
机会来了!北山村加大建设力度,国家登山步道、文化广场、风雨连廊、公厕等一批配套工程相继竣工,为发展乡村旅游铺路。
从2016年第一届樱花节至今,北山村已连续举办五届樱花节。利用天然旅游资源,北山村每年能吸引游客十万多人次,不仅给村民带来了400多万元收入,还进一步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
3 古树古物 留住乡愁
2016年之前,徐海宾奔波在全国各地从事古建行业。这一年,他听说家乡成了热门旅游景点,还要举办首届樱花节,便辞掉工作回到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
“家里闲置房屋用上了,基本没投什么钱,农家乐就开张了。”徐海宾回忆,樱花节当天,赏樱的小轿车排着队开进村口,几万名游客涌进北山村,用餐的游客频频上门,当天先后开了十几桌。
如今,在北山村,成规模的农家乐近10家,每年总收入超过100万元。
“这还远远不够,北山头的乡村旅游必须增加新的亮点。”徐顺国表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走出了深山,北山村几乎成了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的“空心村”。
2019年,第四届“北山村樱花节”举办过后,村“两委”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大家集思广益,决定筹建“乡愁记忆馆”, 让游客参观古老馆藏品,唤醒记忆中的“乡愁”,也让更多游子能反哺家乡,共建美丽乡村。
这一决定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将家里的老物件捐赠出来。
没过多久,“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十三个大字嵌在了北山村委会二楼走廊围栏上,格外显目。
2021年3月,第五届樱花节期间,“乡愁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
“‘乡愁记忆馆’里面的老物件是村民生活变迁的见证,山上的古树则见证了整个村庄的发展变迁。”徐顺国说,古树群是“有生命的乡愁记忆馆”,它们不仅是助推北山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更能让大家明白,这些珍贵的古树、老物件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
村在山边,云在山尖。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一部署,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北山村那山、那水、那人,在变与不变中将会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