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打拐新手段

日期:[2015-07-05 09:0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建立打拐DNA数据库
  
     
  DNA数据库在打拐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近年来DNA数据库已帮助数千名儿童回到父母身边。2009年4月由公安部正式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也就是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只要将失踪被拐儿童和来历不明儿童的血样采集到,就可以检测DNA入库比对。利用DNA进行检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99.99的准确率,达到唯一认定手段。DNA数据库能自动比对,即使儿童被拐多年,体貌特征发生变化,声音难以识别,警方依旧可以准确快速认定被拐儿童的身份。目前承担血样检测任务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32个省级和11个地市级公安机关的DNA实验室已经联网,可以完成异地查询比对被拐儿童DNA数据。DNA入库检测申请,全程免费。 
  
  
  建立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自2011年6月1日起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其基本要求是,县、市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警情后,要立即启动查找工作,打破警种界限和常规做法,充分调动警务资源,快速查找失踪儿童。 
   据了解,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的核心是快速反应,关键是各警种联动合成作战。要求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下达处警指令要快;治安、派出所、巡警、交警等街面执勤力量出警动作要快;路口路面的查控堵截措施落实要快;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要快。合成作战不仅指调动多部门、多警种共同参战,而且还要在警力调动等方面简化手续,实现扁平化指挥,以适应快速反应的要求。 
   此外,各地公安机关还可探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介发布儿童失踪信息,发动群众帮助查找。 
  
  
  侦办拐卖案件责任制
  
  
  为有效预防、依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拐卖受害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严格落实侦办拐卖儿童案件责任制。对拐卖儿童案件实行“一长三包责任制”,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担任专案组组长,负责侦查破案、解救被拐卖儿童、安抚受害人亲属等工作。案件不破,专案组不得撤销。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