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城市“里子”——地下综合管廊开启中国“地下管线革命”

日期:[2015-08-01 09:1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据新华社7月31日电 如果说表面的光鲜亮丽映射出城市的风貌,埋于地下的基础设施的水平则反映一个城市的“良心”。
  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在我国全面开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筑牢城市“里子”的方式开启中国的“地下管线革命”,并将对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更安全稳定的城市“生命线”
  
  “一场暴雨,城市变成大海”“反复开挖马路拉链何时休”……近年来,大雨内涝、管线破裂、路面塌陷、燃气渗漏爆炸等事故拷问城市安全。
  目前,我国七大类近30种市政管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国家层面没有一个准确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不同单位施工各自为政,难免出现管线“打架”、道路反复开挖问题。
  “地下综合管廊把所有管线集中在地下廊体里,日常巡检维护等都通过出入井在地下完成,解决了‘马路拉链’问题,并能抵御管道侵蚀和抗震减灾,管线运行更安全稳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说。
  据了解,按给水、热力、燃气、电力、电信、雨水、污水等七大类管线全部入廊考虑,修建地下综合管廊比直埋方式的一次建设成本增加约4000至5000万元/公里。
  “我们算的是百年账。”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市政部副总经理李跃飞说,从全寿命周期看,二者成本差不多。但管廊效益更凸显,减少水管线损毁、节约土地空间、减少开挖和事故对交通的影响、减震抗灾……
  

  可拉动上万亿元投资的稳增长“大礼包”
  
  据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总造价每公里1.2亿元。按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可产生约一万亿元的投资。
  如此高的投资,意味着继棚户区改造、高铁、水利之后,综合管廊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领域。
  “管廊建设涉及工程建设、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不同行业,间接带动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投资,以及大量人力投入,对经济产生更大拉动作用。”江苏省苏州市地下管线研究所所长王香冶说,当前钢材、水泥、管材等建材价格低,建设成本低,还能消化过剩产能,正是难得的时机。
  住建部统计,今年全国共有69个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元。
  

  畅想“无井盖”的城市新生活
  
  “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井盖会大幅减少,如果全部管线入廊,新建马路将没有井盖,不会因道路开挖阻断交通,城市开车出行更加舒适平整。”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国州说。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说,各种管线多了一层廊体“防护罩”,各种能源传送有可视化的红外线、摄像仪、报警仪等监控,出现问题可及时修复,困扰居民的断电、断水、断网等现象会随之大幅减少。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意味着城市高压线“蜘蛛网”将消失,城市会更加美观。
  “空中高压走廊消失了,还能为城市释放出更多土地资源,并带动沿线土地升值。”李跃飞说。据测算,综合管廊与直埋占用道路地下空间比为1:4;架空线入地平均每公里可节省用地7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