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冯辉斌:
我是学科带头人,我来插管
□ 本报记者 刘艳新 冯研
“我倍感激动和自豪,这是国家对我们抗疫工作的认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战胜新冠疫情。这份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也是黄石卫生系统和全市人民的。”8日,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冯辉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后,电话连接时,他激动地对记者说。
冯辉斌至今清楚地记得,1月21日,市中心医院ICU被定为确诊重症患者的救治基地。次日,身为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的冯辉斌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从这一天开始,他每天都要跟时间赛跑,与病魔进行生死较量。在我市抗击新冠疫情最困难的时候,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八,他每天工作超过13小时,但仍感觉时间不够用。
让冯辉斌刻骨铭心的一次抢救是在1月29日晚上,该院收治一名从其他医院转来抢救的重症患者。这名40多岁男子病情危急,口唇发紫,CT显示双肺全白,几乎丧失呼吸功能,命悬一线。冯辉斌明白,只有紧急进行气管内插管术,打通气道才能救他的命。
医生护士都知道,因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插管时患者的气道一打开,肺部、呼吸系统的气体就会冲出,大量病毒也随之释放出来。即使防护做得好,还要担心气溶胶带病毒,而气溶胶防不胜防。
危急关头,冯辉斌站了出来:“我是学科带头人,我来做插管!” 在缺乏三级防护的情况下,冯辉斌冒着极高的被感染风险,成功地完成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气管插管术,让患者获得了新生,极大地提高了全市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信心。在冯辉斌的表率作用下,全体在重症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忘我地投入到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打破危重症患者难以治愈的魔咒,挽救众多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中,冯辉斌冲锋在最前线,全心全意救治每一位患者。夜以继日坚守抗疫一线60余天,奔赴全市所有定点医院,会诊疑难危重患者达120人(次)。在全体医务人员和全市人民的奋战下,我市救治成功率达96.16%,治愈重症、危重症患者达220余人,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顺利实现复工复产。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袁念芳:
病人出院了,一切付出都值
□ 本报记者 殷珂 冯研
“这次进京,确实是有点小激动。”9月7日,远在北京的袁念芳告诉记者,8日,他将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领奖,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袁念芳,今年56岁,大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医学系,同年7月分配至大冶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工作33年,先后参与了非典、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大冶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袁念芳第一时间率领同事进入隔离病区,日夜奋战在一线。每天上午查房、会诊、制定治疗方案,下午和晚上参加专家组讨论、专家组会诊,每天24小时,都处于备战状态。在隔离病区,袁念芳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不但要参加对病人的救治,还要负责统筹协调各支医疗队伍的诊疗工作以及安排发热门诊工作。尽管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他从不摆老资格、不喊苦和累,总是义无反顾地带领大家与病魔抗争。
随着发热患者就诊人数激增,大年三十,大冶紧急成立金湖隔离病区,并迅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于是,袁念芳就在两个病区之间来回奔波,白天,他在本院区组织医疗救治工作;晚上,他赶往金湖隔离病区查房,会诊,取样。有一天凌晨2点,他接到金湖病区电话,进行会诊;凌晨5点,他迅速组织专家组、医院领导会诊,并亲自参与抢救病人……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后转往本院区进一步诊治。
白衣执甲为苍生,杏林灯塔熠光辉。2月4日,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他管床的首批4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符合治愈出院标准,走出了大冶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
目送他们离开,袁念芳长舒一口气。“看到病人治愈出院,这就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好回报,一切付出都值了。”随后,第5例、第6例……近百例治愈患者走出医院大门。
2月3日,大冶市人民医院党委发出号召,要求党员在抗疫斗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倡议大家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原本一心向党的袁念芳,在繁重工作之余,再次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月18日上午10时,一场特殊的火线入党仪式在大冶市人民医院举行,袁念芳和他的4名同伴在鲜红的党旗下,高举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上不了大学,也不会有今天的工作和成绩……”袁念芳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虞永忠:
既当指战员 又当冲锋员
□ 本报记者 田城
时针拨回到2月22日上午8点,阳新县人民医院出院人数迎来最高峰,达到15人。
鲜花怒放,映衬着出院患者满脸的笑容。用该院副院长虞永忠的话来说,这一刻,是阳新病毒阻击战的“历史拐点”,连续几天“0新增”,是一种阶段性的胜利。
到这一天,他当上副院长仅3天时间。因为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身为主任医师的他,被阳新县委组织部火线提拔。
1月26日,他主动请战,进入隔离病区,带领该院医疗团队战斗在防控一线。他一共排查发热病人2342人次,收治确诊病例151人次,痊愈出院67人次;收治疑似病例75人次,痊愈出院74人次。
送完痊愈者,他穿上全套防护服,返回隔离区,开始一个一个查房。每一个病人,他都仔细检查各项体征数据,做好记载,患者年纪最大的达到了93岁,最小的是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
虞永忠及其战友们工作量非常大,每天要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每次脱卸防护服要花很长时间。为了节省防护服,减少感染风险,感染区的一线医生都不敢喝水。
在隔离病房,虞永忠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带头救治确诊病人、清理病房,甚至带头搬运遗体。他时刻关注隔离区内医护人员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消除抗疫恐惧心理,解决家里老人及孩子的后顾之忧。在抗疫早期,防护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带头穿一次性雨衣、雨靴、自制防护面罩等,打消医护人员顾虑。
连续地疲劳作战,奋战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态,这让52岁的他,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
舍身忘死,无悔坚守,永远做保护人民生命的“守卫员”。抗疫期间,虞永忠曾出现血压升高、头昏、下消化道出血,但仍在隔离区内坚守。
虞永忠入党11年了。他说,医者,救死扶伤的职责,也是医疗战线党员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曹祥木:
用生命守护人民安康
□ 本报记者 田城
抗疫期间,阳新县富池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原主任曹祥木在岗位上连续奋战37天,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1月25日,曹祥木按照富池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到其单位驻点村丰山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摸排自武汉返乡人员等工作。
当天,丰山村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村里组织人在该村主道设置24小时值守卡点,曹祥木参与卡点值守工作。
2月18日,按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曹祥木负责富池镇区内老街巡逻、劝导工作。
2月18日,曹祥木和富池镇国土分局的两位同志一起,负责富池镇区内人员复杂的桥东路、富池老街和吴王庙三个路段的巡逻、劝导工作,每天都要走三四万步;20日起,三人被调整到富池镇区税务分局入口卡口值守。该卡口服务街道429户,执勤人员要承担1700多位居民的劝导、出入人员量体温、登记等工作,其间入户开展“大筛查大包保大管控大督查”行动,他共包保34户132人。
该镇国土分局局长陈晓锋说,“老曹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为人随和,街坊居民认识的比较多,他劝导别人,从来没有人顶撞他。量体温、登记,这些工作都以老曹为主,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接触的风险留给他。”
卡口旁边就是一个陡坡,容易路滑。遇上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曹祥木都会主动去搀扶。今年70岁的居民黄冬梅就被他扶过好几次。听闻曹祥木离世的消息,她老泪纵横。
“老曹有高血压,每天都吃药。前几天,他说颈椎至后脑部位疼痛,我们劝他在家休息。他说他是老同志,要带头坚守岗位,贴几片风湿止痛膏就好了!”
3月1日下午3时,执勤结束后,曹祥木见家里的风湿止痛膏用完了,还特意去药店多买了两盒。这两盒药,却没来得及用。当天傍晚,他回去匆匆扒了几口饭后,又匆忙赶到单位安排8家养殖户的复工复产工作;晚上7时,曹祥木同志突感身体不适,到镇卫生院就诊后,因病情严重转往县人民医院;晚上11:40,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9岁。他立足使命,燃烧完最后的激情,用生命守护人民的安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陆合香:
关键时刻,做群众“主心骨”
□ 本报记者 万经煌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疫情发生后,从1月22日(腊月二十八)开始,陆合香就带领社区10名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疫情意味着命令,疫情意味着责任,疫情意味着行动。她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摸排,连续50多天在工作岗位上连轴转,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下;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由于没有充足的睡眠,咽喉炎和偏头痛的老毛病又犯了,社区干部都劝她休息一下,她却总是笑着说“没事”。
铜都社区人口流动大,店面多,各种进、出路口四通八达。接到“大管控”指令后,她连夜带领3名社区干部实地察看辖区内的所有可能进出的地方后制定围挡方案、联系材料供应商,次日凌晨5点多开始,她和社区干部完成了44个大路段、100多个小卡口的围挡任务。
“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随着疫情防控等级的提高,她带头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入到从武汉返乡人员家中,关心他们有无发烧、咳嗽等症状,指导他们在家中做好自我隔离,建立第一层防控网。
同时,为了让社区居民能便捷购买生活必需品,她组建了“社区配送服务群”、“二网格大家庭”等20余个微信群,制定采购、派送工作流程,建立“服务热线”和“手机专线”。最多的时候,她带领社区的党员和志愿者们一天之内完成了1500斤萝卜、2740个鸡腿、480斤包菜、200份大米、200斤土豆、300斤莴苣的派送任务。“穿上防护服,我也是个战士。”她带领党员志愿者入户“大筛选、大排查”,衣服被汗湿、口干舌燥、脚像灌了铅似的,仍然奋战在一线。铜都社区摸排的入户率,准确率达到了100%,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役构筑了一道坚强防线。
“这份荣誉对我是一份激励。”8日,陆合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作为黄石基层社区唯一的代表,她荣获了两个国字号奖状。“小岗位,大作为。”陆合香表示,自己将立足工作岗位,更加努力工作,当好群众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