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5名个人2个集体获全国表彰

日期:[2020-09-09 09:0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有5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全国表彰。

  分别为: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冯辉斌,大冶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袁念芳,阳新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虞永忠,阳新县富池水产技术服务(区域)中心原主任曹祥木,下陆区铜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陆合香;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本报记者当日连线进京领取奖章和证书的先进个人,铭记一段难忘的抗疫历史,并向所有参与抗疫的凡人英雄致敬!

  党旗猎猎 初心如磐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党委

  □ 本报记者 石教炼

  一线在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在哪里。

  没有硝烟,却有生死;没有枪炮,却是战场。危难时刻,党旗猎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共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委员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布署要求,及早研判、周密部署,承担了全市三分之一确诊患者、87%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累计收治确诊病例317人,累计治愈279例,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快速反应,众志成城抗疫情

  疫情爆发后,医院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研判会,研究解决防控和救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细化班子成员分工,每名班子成员挂点2—3个业务科室,每天带头下沉科室指导、督导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的开展。

  全院人员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12小时内有序转移100多名普通患者,腾空病区,将新冠肺炎救治床位由100张扩充到330张,增加危重症救治床位85张;36小时内完成院内双回路电源施工;48小时内快速扩建中心供氧站,保证用氧量达平时70倍时能正常供氧。作为黄石危重症收治最多的医院,医院累计收治危重症病例128例,最高峰时84名危重患者同时在院抢救,医院紧急购买、调配了各类急救设备280台套,保证了临床救治需要。

  中西结合,协同作战克难题

  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优势,成立了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建立了中西医专家联合查房制度,305例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都有中医药的参与,中医药参与率高达96.2%,出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100%。医院在对全市5个集中隔离点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进行中医药康复巡诊基础上,开设了全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对28天隔离期后的患者提供恢复期治疗与康复指导。

  4月3日,医院在全省成立首家新冠肺炎多学科(MDT)康复病区,运用中医中药、医院自创的“抗疫强身功”等中医功法,制定个性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受到不少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认可。医院“中医+传染病”创新重组、平战结合运营、中西医防治传染病协同作战、预防治疗康复并驾齐驱的“黄石模式”得到了社会肯定。

  挺身而出,白衣尖兵勇担当

  “我是党员!我申请出战!”疫情爆发之时,在党组织强力引领下,该院党员率先报名,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参加了这场战斗。疫情期间,在党员的带动下,全院500名医护人员全部参战。他们是业务骨干,也是每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坚持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他们深入隔离病房,每天除了完成日常诊疗、危重患者救治、病患生活护理外,还承担着隔离病区环境消杀、污物处置、安抚患者情绪等工作。他们加强与江苏援黄医疗队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和积累了医疗救治同质化管理经验,有20余名一线医护人员获得省、市级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担当。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报记者 石教炼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反应,集结队伍,逆行出征,无畏艰险,凝聚全员磅礴之力,直面疫情,尽锐出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誓以“非常之举”打赢“非常之疫”,为全市筑牢了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闻令而动 全员参战 

  1月20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班子靠前指挥,跟进解决各项防控工作难点、堵点,科学防控形成合力。即刻动员全员进入战时状态,启动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应急预案,各专业队闻令而动,协同作战。

  深入追踪 不漏一人

  疫情信息报告组24小时全天候在线监测疫情动态,实现辖区内疫情报告早、准、全。上报疫情动态,用全面准确的数据、直观明了的图表评估风险,研判疫情流行趋势,为市防控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撑。

  流调工作队及时下沉四个城区开展工作,日夜奔走在定点医院的隔离病区和每个疫点,与病毒短兵相接,追根溯源,寻查病毒蛛丝马迹,摸清每一个患者的活动轨迹,追踪到所有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3000余人,追踪并管理密切接触者20000余人,调查处置聚集性疫情158起,开展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现场指导1241次,为防止疫情扩散筑起了一道专业防线,为全社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支撑。

  严密筛查 赢取时间

  疫情打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19名技术骨干开始了闭环接力。采样、转运、检测、报告、实验区消毒、废弃物处置环环紧扣。每份样本都有可能存在活的病毒,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们沉着应对,个个铆足劲,争分夺秒开展核酸检测,累计检测样本30000余份,数据准确及时,为做好“四早”赢得了宝贵时间。

  科普教育 消除恐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靠治疗,更靠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宣教组面向全社会,持续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印制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折页(单)25万份、公众心理健康预防指南6万份,制作推介宣传栏模版7块,刊登科普文章29篇,推送宣传视频2万余条,制作公益视频9个,有力有效强化公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同时,该中心组织消杀队,从空气到物表、手卫生、污水粪便消毒;从社区到集中隔离点、基层医疗机构、大型商超、羁押场所消毒,身影遍布最危险的地方,开展疫点终末消毒及预防性消毒近150万平方米,室内空气消毒20万立方米,指导培训基层消杀队伍近400人次。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黄石荣誉市民鲁翔:

  我的获奖是黄石抗疫成果的展现

  □ 本报记者 易木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亲历这样的大会非常激动非常感动,也激励着我以后的工作更加不忘初心。”8日下午3时40分,在从北京回南京的高铁上,参加完当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江苏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前方总指挥、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难掩激动。

  “能参加如此高规格的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所有医务人员最大的褒奖与肯定。”鲁翔说,上午的大会上,总书记在提到“伟大抗疫精神”时专门提到了“尊重科学”,让他尤其印象深刻。

  鲁翔说,回想当时支援黄石的过程中,正是所有援黄的工作队员和黄石本地的医护人员们,严格按照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思路,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正确方向对患者进行诊疗,所以才能帮助黄石取得阶段性胜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的获奖正是黄石抗疫成果的展现。”

  2月11日、24日,两批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队员分别抵达黄石,第一时间进入本地医院开启病患救治。从疑似病例隔离区到确诊病例治疗区,从检测实验室到ICU病房,江苏援黄医疗队日夜奋战在我市8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全市医疗资源统筹调配,ECMO等医疗设备全市统筹使用,重症病例集中到优势资源医院统一治疗,相关药物统一调配,感染管理统一标准……从2月11日至3月27日,江苏援黄医疗队累计参与救治危重型病例385人次、重型病例842人次,巡查普通型病例5639人次、轻型病例1169人次。

  作为黄石的“荣誉市民”,鲁翔也一直记挂着黄石。“在黄石工作,感觉像在南京工作一样。”鲁翔说,在黄石一个多月时间,已经深深跟黄石融为一体。在通过各种渠道看到黄石如今经济社会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的信息后,从心底为黄石感到高兴。

  鲁翔透露,8月28日,他作为江苏省医疗系统代表之一,参加了江苏黄石两地医院院长论坛,与黄石医疗系统代表团做了深入交流,在接下来的深化合作交流上再做努力,把“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打造好。

  鲁翔特意提到,此次不仅他个人获得殊荣,江苏省支援湖北医疗卫生队还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支援湖北的武汉、黄石两市,因此这个奖还有咱黄石的一半!”鲁翔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弘扬好伟大抗疫精神,尊重科学、做好实践,切实将“人民至上”贯穿医疗活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摆在首位,请党和人民放心,请“黄石老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