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婆婆,屋里的扣板修好了,您不用担心了。”4日,铁山街道胜利路社区“好邻居帮帮团”(以下简称“帮帮团”)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雷桂英修好了屋顶掉落的扣板。
家住光明里21号的雷桂英是一名高龄独居老人。4日上午,雷桂英的结对帮扶人王玉莲来家里看望她时,发现她家屋顶的扣板掉落,老人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王玉莲立即联系了社区“帮帮团”的志愿者,接到求助电话的志愿者很快就赶到雷婆婆家,修缮好掉落的扣板。看着扣板稳妥妥地上了屋顶,雷婆婆开心地说:“你们来的真及时,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
胜利路社区是一个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社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逐年递增。因此,“帮帮团”根据社区网格划分,将团员依次分配到网格内,成立网格小分队,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掌握老年人的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帮帮团”还根据不同的老年群体对象,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实行分类开展结对帮扶。
依托“帮帮团”,社区还推出了“银龄助老”计划,通过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提升居民邻里互助的责任意识,发掘社区内生动力,激发低龄老人活力,动员居民关注社区弱势老年群体,鼓励他们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形成结对帮扶,进一步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平时换液化气罐、充电费等生活琐事让我很犯愁,自从有了‘帮帮团’,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生活方便多了。”社区居民张雪梅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居民,社区还成立“帮帮团”工作室,不仅让“帮帮团”的凝聚力更强,也成为了紧密联系群众的宣传阵地。
“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素养也要同步提升。”在团长刘冰华带领下,“帮帮团”广纳贤才,吸纳辖区内的退休教师、文化能人、党员代表等成立了“百姓宣讲团”,在辖区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微宣讲”,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帮助群众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最新政策,方便群众轻松“充电”,激发群众学习兴趣。
“‘帮帮团’打破了网格局限,做到了有事大家帮,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效果也更好。”社区网格员王平深有感触地说。
家住兴冶路的李子英是一名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每天上下楼非常困难,网格员把情况反馈到“帮帮团”微信群,很快就有志愿者接单,了解到老人5月份已在社区“乐享幸福食堂”办理月卡,志愿者便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义务送餐上门,让老人每天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周建军,你赶紧去看看,我们24号楼前的花椒树树枝压断了,树枝上有好多尖刺,看着挺危险的。”6日,居民胡德荣急匆匆地跑到“帮帮团”工作室寻求帮助。
经过实地勘察,“帮帮团”团员周建军发现该花椒树结了许多花椒果子,果子成熟后,周边的居民纷纷来采摘,导致树枝不同程度地被压断、压弯,由于花椒树的树枝尖又长,很容易刮伤人,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周建军找来镰刀、剪刀等工具,将断裂的树枝和突出的尖刺进行修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作业,压断、压弯的树枝全部处理完毕。围观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事就找‘帮帮团’,‘帮帮团’专门解决居民忧心事。”
如今,“帮帮团”里的能人越来越多,有当过电工的,有修过管道的,还有的会理发,这成为他们服务邻居的“硬核技能”。上门做饭、维修家电、协调矛盾……这样的互助场景,在社区经常上演,邻里关系也越发和谐。
“帮帮团”团员发挥邻里之间人熟、脸熟和有经验、善交流的优势,结合个人服务特长及辖区实际需要,激发了邻里之间互助的热情和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社区老年人的“慢生活”有了“快服务”。(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