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港产城”三维融合之路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21 10:5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火热7月,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传出好消息,上半年公司矿铜、硫酸、余热发电量产量同比增长22.30%、26.62%和43.39%,展现“产量增、指标优、成本降”的良好态势。

11日,首列“黄石—宁波”铁海联运专列驶出,直抵舟山港后转乘海轮,运往东南亚、欧美等地。至此,黄石依托铁海联运开发出11条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航线网络。

盛夏骄阳炙烤着这方“点石成金”之地,比天气更“热烈”的,是黄石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激情满怀,更是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的动人故事和生动实践。

长江港口群:“新”在智慧赋能

空中俯瞰,79.37公里的长江黄石段,自西向东,在鄂东南大地上划出一道绚丽的弧线,以柔软的臂弯将岸线、港口、厂矿、村庄轻轻揽入怀中。

港口犹如贯通海陆的咽喉要道,承载着货物吞吐、产业联动、区域协调的重要使命。港口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支点,是开放发展的命脉。

2024年,黄石新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338.74万吨,成功突破亿吨大关,强势跻身中国内河17个亿吨大港之列。

从“老码头”到“新港区”,从“百吨级”到“亿吨级”,黄石新港港口的非凡进步,不仅是一次港口量级的跨越,更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见证。

历史总在寒来暑往间镌刻奋进的足迹。“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28日,中共黄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为长江经济带的黄石篇章写下新注脚——

实施“五大”重点任务和18项行动,建立181项总投资1531.49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和23项重点任务清单。

作为港口发展“龙头”,黄石新港港口何以彰显地位?黄石持续推进港口绿色低碳转型,不断丰富港口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港口货物4分钟到棋盘洲铁路站场、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以黄石新港港口三期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建设了智慧堆场、智慧管控中心,集成了自动化设备、数字网络运营、风光电互补供电等系统,并配备了全球首台(套)自主研制的卸船机。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冯鑫义介绍,已建成的黄石新港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年可提供200万千瓦时绿色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57万吨。

风浪之中,更见“港口群”的力量。顺江而下,黄石长江沿线新港港口三期4个散货泊位、阳新港区黄颡口砂石集并中心水域部分建筑及引桥单位工程、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电建码头部分工程先后交工验收……

湖北黄石华盛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下简称“华盛船舶”)的智能化分段预舾装新能源船舶修造项目,选址于黄石电建码头边的富池镇金堡村。

该项目建造以天然气、柴油作为动力的新能源船舶,建设内容包括室内式船坞、浮式码头、数控下料加工等,其中室内式船坞为长江中游第一家,年造万吨级船舶30余艘。

在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正在作业。部分车间厂房基本建成,预计12月份正式投产。“目前公司已经签有20艘万吨船舶的合同,承建单位正在加班加点推进工程进度。”该项目负责人库志成说。

发源于幕阜山北麓的富水河,自西向东在富池口注入长江。在这里,投资14.96亿元的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工程,配套建设富池作业区梓港码头,以及富水航道八一大桥及航道疏浚工程。

项目施工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打通富水河与长江的航运瓶颈,还可以将富水通航能力提升至1000吨级(千吨船舶),上游地矿、竹木资源可通过富水航道直达长江。

区域联动、内外循环;通江达海、畅联全球。随着港口能级跃升,公铁水空一体发力,黄石这座现代化港口城市正以磅礴气势跃动长江经济带。

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石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27.4%和10%,其中前5个月,港口吞吐量4882万吨、同比增长40.94%,高于全省其他港口增长幅度。

长江“黄金水道”澎湃绿色动能——黄石进出口总量长期居全省第二,黄石新港建成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港,黄石棋盘洲综保区已成为花湖机场最大集货地(占比24.4%),实现月发送航空货物超1000余吨。

沿江产业带:“活”在创新驱动

“前”有港口能级提升,“中”为产业空间集聚,“后”是城市功能补强。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黄石坚持以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不断提高“金山银山”成色。

7日中午,湖北华博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博重工”)敞亮的钢结构厂房整装一新,50台身着绿衣的光焊车整齐排列,迎接次日的试生产。

华博重工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位于长江之滨的阳新黄颡口镇泵站村侯家湾。项目总投资8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主要生产制造矿山企业所用的钢制输送机,年产值30亿元。

“港口是项目的安身之所,物流是企业的发展血脉。”总经理方继来说,目前一期项目8个车间基本建成,宿舍楼、办公楼、食堂正在装修,预计9月份可正式投产。

“这是我们阳新一直在努力寻找的项目。”阳新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志雄介绍,阳新长江岸线长、矿山企业多,重型卡车对道路维护、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带来不少压力。

为引进这个项目,阳新县主要领导走访多家矿山、冶炼企业,推介黄石产业布局配套情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县里不仅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还帮助企业绿化厂区、提供金融支持。

投桃报李,华博重工负责人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下简称“凯华模具”)负责人交流时,又促成了凯华模具投资40亿元建设模塑产业园项目落户阳新。

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守生态底线,沿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笃定前行。

近年来,黄石持续深化“数字赋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黄石长江经济带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绿色建材、特钢精深加工等产业链。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发展。今年前5个月,黄石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7%。

在县域,阳新聚焦“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原材料、生物医药、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用一个个重大项目支撑起示范区的脊梁。上半年,阳新开工省、市级重大(重点)项目83个。

从一块石头到绿色建材再到高端材料,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通过绿色制造革命,续写出“点石成金”的发展故事。2024年,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25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90余亿元。

新港园区立足交通区位、深水良港、开放平台、后方产业、广阔腹地和政策叠加六大优势,以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一类口岸和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四区叠加”有利条件,发展港口物流、低碳冶金、新型建材、粮食加工等临港主导产业。今年前5个月,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规模、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42%、23.3%和102%。

临江而立的西塞山区,立足特钢、聚焦特钢、发展特钢,办大办好特钢产业,构建以特钢为龙头,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临港总部为重点,总部经济、块状经济等产业为支撑的“1+3+N”特色产业体系,西塞山工业园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特钢研发、冶金熔炼、热处理、延伸加工到下游产品制造的全链条再造。

依托临空经济圈紧邻区和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黄石港区推动临空高端商务区建设成势见效。“飞地”江北,黄石港工业园,距离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最近区域,是该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承载地。该区与黄冈市浠水县达成跨江合作协议,打造黄石智能输送装备产业园和黄石临空智造产业园,集聚智能制造、航空装备、航空物流等临空(临江)产业企业50多家。

滨江新城区:“美”在三维融合

“做企业,先抓环保;上项目,先顾生态。环保工作抓得好,就能赢得政府支持、群众拥护。”这是娲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砂石事业部总经理梁于友深耕原材料产业几十年的深刻感悟。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浪潮中,黄石以“港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为“必答题”,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交出了一份“港兴业旺、城美民乐”的高分答卷。

沿着黄石长江经济带岸线行走,从前的脏乱码头、渔港荒滩、乱石堆场、裸露山体已经被一座座生态广场、码头公园、滨江廊道、观江平台所取代。

这份改变,始于对“生态优先”的坚守。娲石集团阳新娲石矿投绿色环保材料项目规划之初便紧扣“双碳”战略,采用先进湿法工艺和全自动监控系统,将粉尘排放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毫克以下,生产污水实现100%循环利用。

该项目所在地的阳新县富池镇是黄石东大门,也是长江湖北段最后一站。近年来,该镇以“产城人景”融合发展为路径,先后投资2.88亿元,发起了“擦亮小城镇”行动,实施市政道路提升、雨污排水管网、复绿长江岸线等32个工程,镇域已经形成了融休闲、娱乐、健身、就医于一体的“5分钟生活圈”。

城市(集镇)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石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交通网络的升级是基础。打通香山隧道,实现新老城区15分钟直达;203省道黄石城区至黄石新港沿江公路通车,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贯通,市域所有乡镇实现“半小时上高速”,便捷交通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沿长江岸线上行,新港园区推行“港兴业旺”与“城美民乐”同频共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目前,该园区城镇化率提升至65%,城镇人口增至10万余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建设春湖、北方城商业综合体,擦亮棠梨湖商业街、金盆夜市商业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打造幸福小区,发展优质蔬菜生产休闲康养产业示范区……“家门口啥都方便了,住得越来越舒心!”棋盘社区棠梨湖小区老党员刘元福如此感叹。

跨过大冶湖大闸,来到西塞山区夏浴湖,通过退地还湖、管网截污、底泥清淤、岸线整治、深度改造,这里从臭水湖变为生态湿地公园,再现了诗人张志和笔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

再沿长江岸线上行,临江而立的黄石游轮港外贸码头长江景观岸线带状铺开,域内建筑简洁明亮,停车场规划整齐,江面一览无余。2023年7月,黄石港区按“盘活资源、留住记忆、应保尽保、活化利用”要求,启动闲置码头盘活与滩岸整治。

废弃的黄石港外贸码头变身城市新外滩,退城入园后华新水泥厂旧址变身华新1907文化公园,昔日灰尘漫天的沈家营码头变身滨江生态公园……伴随夏日滚滚热浪,黄石港区“暑期经济”顺势而来,胜阳港、华新旧址、万达三个百亿商圈推出各类促销活动,持续点燃市场热情。

长江奔流不息,发展亦不止步。从生态修复到城市更新,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黄石人正以“守好一方土、护好一江水、育美一座城、安暖一城人”的担当,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笔书写更精彩的“长江之歌”!(记者 梁坚义 黄醒尘 曹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