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阳新县浮屠镇公桥村在暖阳照耀下焕发着盎然生机,一条条道路干支相连、湾湾相通,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春天的希望,往来穿梭,乡村美景处处可见。
“要想富,先修路。”公桥村村民对这句话的理解尤为真切。曾经的公桥村,村级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底子薄、产业路子窄。“路不好走,村里的优质产品运不出,外面的优质资源也进不来。”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守义说,主干道雨天积水、晴天扬尘,成为了制约公桥村发展的“肠梗阻”。
去年上半年,公桥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湾组讨论会,充分与村民群众沟通交流,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决定启动道路扩建刷黑改造提档升级工程,对全长2600米的主干道进行拓宽、硬化和边坡防护。
如今,这条通向村里的必经之路不仅实现“白改黑”,通行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以前路面很窄,大车进不来,小车出不去,运送苗木的货车只能停在村口,苗木卸下车到苗圃的这段距离只能靠人来回一趟趟搬,费时又费力。”村民乐骏钦说,主干道改造提升之后,路更宽了,货车可以直接开到苗圃基地,一年可以节省运输成本3万余元。
道路围绕产业建,产业依靠道路兴。公桥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强村”思路发展“香韵庄园”“远华农场”“乐发农场”“启航农场”“宏卿针织”“童安校车”“联村光伏”“联村大棚蔬菜”“百亩油茶基地”等9大产业,铺就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眼下,道路的建设、产业的引进以及旅游项目的打造切实改变了公桥村的面貌,村民依托特色产业、融入合作社,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致富路。其中,“香韵庄园”产业自落户以来,每年产业收入约26万元。同时,带动26名村民务工就业,7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在产业中分得滚动红利。
“修一条道路,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更要添一线风景。”阳新县委社会工作部驻公桥村第一书记石川说,自“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以来,产业项目的部分收益成为了“回流资金”,村里利用这些收入,完成了新屋、下陈、袁畈、村民服务中心等处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设内容包含微景观、湾内沿路环境治理、房前屋后环境治理、绿化种植、路面刷黑等5个方面。
与此同时,公桥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建进湾组和“红色议事厅”乡村治理功能,引领湾组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在全村19个自然湾组建湾组“环境整治理事会”“环境治理先锋队”“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等队伍16个,不断提升议事、商事、办事能力,持续聚焦村居环境卫生问题,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随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制约公桥村发展的瓶颈逐渐消除破解,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如今,村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农村文旅资源进一步被盘活,公桥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从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记者 鲁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