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阳新县兴国镇七里岗村新硬化的村道上,党员代办员骑着电动车为老人送去代办的医保卡;不远处的村果蔬基地里,农户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座毗邻阳新城区的村落,正焕发着城乡融合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作为兴国镇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七里岗村党支部以“四个引领”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城郊乡村振兴特色之路。该村党支部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区休闲后花园”。
强党建,把初心种进田间地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七里岗村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锻造过硬班子队伍。
该村推行“支部委员包片、党员包户”制度,43名党员分片结对256户村民。党员带着问题走访调研,收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建议28条,条条建议落地见效,村民“金点子”变成了家门口的“实惠事”。
针对留守老人多、矛盾调解难,村党支部还组建了5支“党员先锋队”,用“土话”讲政策、用“亲情”解心结。今年夏旱,两组村民为灌溉用水争执不下,先锋队队员张德荣及时上门调解,半小时就化解了纠纷。“以前吵架找派出所,现在找先锋队,几句暖心话就解决了。”村民朱智森说。
强产业,让党旗飘在致富链上
依托“近城靠景”优势,村党支部锚定“休闲农业”方向,让党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
党员石伟慧率先试种奶油草莓,精细化管理实现亩产1000斤,借助城区客源优势年收入超20万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农户抱团发展,全村培育农场、合作社9家,建成1000亩水产养殖基地(草鱼年产值超500万元)和1100余亩果蔬园,成为县城居民信赖的“菜篮子”“果盘子”。
该村还打造“四季采摘+休闲垂钓”模式,配套停车场、农家乐,2024年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带孩子摘草莓、钓鱼,半小时就到,真是城区最近的世外桃源!”来自县城的王先生赞不绝口。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15万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21.5万元。
强治理,用和谐浸润乡村肌理
“乡村治理好不好,关键在支部引领、群众参与。”村党支部构建了“支部主导、村民主体、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
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党小组,党员包联到户,形成“小事网格解、大事村协商”闭环。老支书朱耀胜曾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用情用理半小时化解两户村民的宅基地边界纠纷。去年以来,全村化解纠纷25起,化解率100%,“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成为常态。
同时,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孝老爱亲、村务管理等均可获得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末梢神经”。
强服务,将温暖送入百姓心坎
深入的环境整治让村庄“颜值”飙升:拆除破旧房屋3000平方米,美化墙面1800平方米,新建6个垃圾分类岗亭,昔日“脏乱差”彻底蜕变为“洁净美”。基础设施也实现了全面提档升级:投资200多万元铺设15公里供水管网,900多万元建成6.5公里“四好农村路”,4公里村组道路全部硬化,乡村充电站也应运而生。
服务阵地更是成为了村民的“暖心港湾”。村委会门前的荒草地变身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和口袋公园;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内,红色议事厅、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暑期“希望家园”由党员志愿者辅导作业,有效解决家长“接娃难”问题;党员代办员全年主动上门服务200余次,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代缴水电费、代办证件。
七里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封智表示,未来将继续筑牢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壮大特色产业、深化精细治理、提升服务品质上持续发力,努力把七里岗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村。(记者 吴天韵 通讯员 钟梦婷)
编辑:严逸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