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里诞生了《喀秋莎》

日期:[2015-05-17 09:1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在俄罗斯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在红场唱起。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写的是一位叫喀秋莎的姑娘思念上了战场的情郎。情真意切,惹人怜爱。中国古代其实早有类似的写法——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喀秋莎》这首诗,作于1939年,当时诺门坎战役打得正酣。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正是从诺门坎战役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把它谱成了歌曲。但《喀秋莎》在当时并没有被广大苏联民众所知晓,而是在两年后的卫国战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并在苏联民众中掀起一轮爱国主义热潮。一举奠定了其在苏联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
  二战后,为表彰这首歌曲的历史功勋,苏联政府为其专门建造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世界战争史和音乐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
  时至今日,在俄罗斯重大历史和战争纪念活动上,《喀秋莎》仍是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往往歌曲的音乐一响起,全场群众都会自发起立,大声合唱。而国家级的纪念活动上,只有两位功勋级的歌唱家可以唱响这首歌曲。当问其他歌唱家和歌手为何不演唱《喀秋莎》时,得到的答复惊人的一致:那样会显得对歌曲不够尊重。
  (据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