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一)在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仪式上献花。 新华社
6日是广岛核爆炸70周年之日,日本于当天在广岛举行“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悼念暨和平祈愿仪式”(和平仪式),活动有100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参加。
日本高度重视核爆70周年和平仪式,有分析认为,在战后70年的关键节点,安倍内阁期望通过隆重纪念核爆转移外界视线。
高调纪念
百国代表出席仪式
美首派高官参加
日本6日在广岛高调举行原子弹爆炸70周年和平仪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自出席仪式。100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参加当天在该市中心区和平纪念公园举行的和平仪式,参加国家数创历史之最。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核爆70周年和平仪式,而美国首次派副国务卿罗斯·歌德莫拉赴日参加广岛核爆纪念,这是美国首次从华盛顿派政府高官出席此项活动。安倍此前表示,“将在仪式上郑重发誓,未来为废除核武器与世界永久和平而竭尽全力”。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除传递世界和平的愿望之外,核爆纪念仪式也被作为展示日美和解,面向未来的机会。
在今年的纪念仪式上,广岛、长崎市长将按惯例发表“和平宣言”。其中长崎的宣言将提到要求政府慎重对待安保法案的国会审议。
受害者说
核爆根源是日本的战争加害
日媒对核爆纪念日的报道普遍把日本人描绘成二战“受害者”,很少提及日本在战时的侵略行为。
今年60岁的核爆受害者之子由木荣司先生说:“核爆的根源是日本的战争加害,因为日本的侵略,因为广岛参与其中,才招致原子弹的爆炸。”他说,很多受害者都曾为军工厂工作过,也是间接的加害者。
日本原子弹受害者团体协会5日说,在安倍政府调整防卫政策、引发民众担心日本可能从战后和平主义上“脱轨”的大背景下,这一团体将联合各路力量阻止安倍不计后果的“疯狂举动”,坚定守护和平。
专家分析
日本政府一贯高调
意在强调是受害者
柏林国际问题学者夫罗里扬·卢佩表示,日本政府一直把长崎和广岛的核爆炸问题放得很大,刻意突出自己的受害国形象。在对二战的反省上,日本政客对东方和西方完全是两张面孔:对邻国连句“道歉”都不愿说,向西方却信誓旦旦要和平。
一些专家指出,在邀请各国领导人访问广岛和长崎一事上,日本政府一贯表现高调,意在借此强调日本是二战受害者。日本的做法可以被认为是逃避对帝国主义的反思,刻意淡化其受害根源。
日本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庚欣表示,日本遭核弹轰炸是自食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果,安倍应该向国民讲清楚因果关系,并在和平仪式上向国民道歉。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安倍广岛讲话首次未提“无核三原则”
据新华社8月6日电 日本广岛市6日举行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首相,安倍晋三在纪念仪式上发表例行讲话,但没有提到“无核三原则”。
自1994年以来,每位首相在纪念仪式讲话中都会提到“无核三原则”,安倍此次没有提到尚属首次。
虽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澄清说讲话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且安倍在随后与核爆受害者会面时表示要坚持“无核三原则”,但讲话中的这点变化也引起日本媒体猜测。
“无核三原则”是指“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这三项原则最早于1967年12月由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答辩中提出,日本国会1971年通过决议将其规定为日本的国策。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5日在国会答辩中称,根据审议中的安保法案,日本自卫队“从法律条文上”可以为他国军队运送核武器。
由于安倍推行安保法案企图解禁集体自卫权,活动当天,部分日本民众在纪念仪式会场外举行了抗议活动。他们举着“不能容忍安倍参加广岛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活动”“反对战争法案”等标语在和平纪念公园周边进行游行。有参加者在现场还喊出“反对安保法案”的口号。
背景资料
美国为何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终结。而此时的亚洲太平洋战场,日本正在负隅顽抗。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以及苏联单方面废止《苏日中立条约》,日本法西斯的失败命运已不可避免。但日本举国上下决心负隅顽抗,并幻想时来运转,赢得转机。日本军方甚至制定了鱼死网破的决战计划,拼命扩充本土防御部队数量。
按照盟军当时的作战计划,要迫使日本投降,战争可能会持续到1946年底。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估计将造成约2000万军民死亡,其中包括50万盟军。
1945年7月16日,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盟国方面明白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带来的后果,以及使用者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日军在菲律宾制造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在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偷袭美国珍珠港等,其残酷和野蛮已达到了令盟国愤怒的地步。盟军认为,就日本军国主义的好战本性,不使它付出沉重代价,不对其形成致命威慑,日本绝不会放下屠刀,亚洲各国民众付出的代价势必更为惨重。
原子弹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投放加速了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据新华社8月6日电)